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陶智院士领衔的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创新教师团队入选。

陶智院士作为北航“三代人的中国心”事业第三代领军,领衔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技术团队,聚焦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研究近40年,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8项、国家级科技实践类奖励100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培养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培养出总师、副总师级骨干人才逾100人。
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创新教师团队
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创新教师团队在陶智院士带领下,赓续北航“三代中国心”的航空报国精神,以破解航空发动机“心脏病”为己任。团队在国内率先系统性开展涡轮叶片旋转换热与高效冷却研究,其提出的原创性设计方法,成功应用于多代国产飞机发动机研制攻关。团队以“愿意干、扎实干、干得好”的实干作风,将科研主战场变为育人主课堂,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自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与技术支撑。

陶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级领军人才,《Propulsion & Power Research》和《航空动力学报》期刊主编,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流动与换热理论、高效冷却方法和技术研究。

赤诚之心,挺膺实现强国梦
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创新教师团队聚焦国防尖端科技亟需,全力投身航空发动机研制,矢志实现“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强劲的‘中国心’”。团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确保中央精神直达全体师生,团队与中国航发集团深化共建党支部,让党旗在科研攻关最前沿高高飘扬,有力支撑所在学院获评“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团队凝练“愿意干、扎实干、干得好”的自强“中国心”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因愿施教、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情怀教育体系。开设了覆盖3100人次的《行业文化课》,组织编演了校园大师剧《自强中国心》,激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绽放青春。
崇德修身、为人师表,团队中的教师深受学生爱戴,2人获评北航立德树人奖,4人获评“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特等奖。


四共四通,校企协同育英才
1992年,团队在国内率先成立唯一聚焦航空发动机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及“111” 引智基地,引进知名高校及航发集团专职总师等高端人才,团队构建了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团队现有成员60人,涵盖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全专业方向,形成院士领衔、国家级人才核心、青年骨干支撑的梯队结构,打造了以1位院士、10余位行业总师为骨干的校企联合人才团队,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协作紧密的气动热力人才格局。
陶智院士牵头,创建首批国家试点学院、吴大观英才班及国家级试验班,探索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产学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校企四共四通”全流程协同育人模式;贯彻“始终面向国家重大型号需求、始终坚持校企协同育人和始终贯彻科教融通培养”的航发人才培养理念,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范式。

在这支包含2位北京市教学名师的国家级教学团队伍中,院士、总师及教学名师都亲自授课。现已开设1门国家一流课程、3门卓越工程师核心课程,省部级以上精品教材3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累计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000余人,获得国家级科技实践类奖励100余项,培养出总师、副总师级骨干人才逾100人。
强国重器,围绕需求献终身
团队聚焦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研究近40年,一直以解决我国航空发动机“心脏病”为己任,传承航空报国使命,矢志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助力国产飞机搭载更强劲的“中国心”。与中国航发围绕历代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联合组建9个产学研合作团队,开展项目合作、成果共享、人才共育与联合攻关。针对历代动力分别提出并设计解决方案,长期牵引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发展,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8项。

团队畅通国际合作、校企协同及跨专业、跨行业合作渠道,形成紧密协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搭建学生科研实践直通平台,推动建设19个实习实训基地,每年开展30余场“教授进中学”科普讲座,创办全国航空发动机大赛,牵头实施青年总师培训班、总师大讲堂等16项实践育人举措,系统构建从中学到研究生的育才通道,厚植航空报国情怀。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教育部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而设立的教师团队建设活动,旨在推进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支撑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
活动始于2017年,至今已认定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北航教师团队光荣上榜,一起来了解一下。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在王华明院士带领下,始终坚持需求牵引服务国家战略,在国际上率先突破高性能金属大型关键主承力构件增材制造技术,成果在关键时刻满足了国家重大型号的研发需求。

电磁兼容技术创新教师团队
电磁兼容技术创新教师团队在苏东林院士带领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融入“三全育人”。团队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使命担当,在电磁兼容与电磁安全体系内涵等方面做出系统性、开拓性工作。

惯性技术创新教师团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惯性技术创新教师团队在房建成院士带领下,始终瞄准陀螺惯导尖端技术领域亟需,以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领域发展为价值追求,在知识创造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将科研势能转化为人才培养动能。

近四十载砥砺前行,北航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创新教师团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范式。未来,北航将继续彰显使命担当,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示范,切实推进教师团队建设,继续谱写空天报国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