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 正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2年度工作盘点,团结奋斗再出发!

发布日期:2023-01-01    作者:     来源:     点击:

回首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北航迎来70周年华诞,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迎来70周年院庆。过去这一年,学院围绕“强化一流能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上,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现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2年度工作十个方面盘点回顾如下:

0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院党委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学深悟透是基础、融会贯通是关键、全面落实是目的,制定实施方案,包括6类37项具体举措,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党委书记带头开展宣讲,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周1个专题学习,原原本本学报告,结合业务逐一发言,与机关部处、兄弟学院、基层支部开展联学,努力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机结合。组织师生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系列宣讲报告会、全体支部书记系列集体备课会,利用“学习日”、“三会一课”、党团课等组织学习宣讲,引导全院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并转化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02 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验收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建院70年“自强中国心”精神,奋力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引领时代发展的航空发动机“两领”人才。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的两年培育创建期内,学院党委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实施党建“四心”(定心、聚心、暖心、动心)工程,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全面实施“五个到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内涵、特色、高质量发展,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验收。

0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在学科评估中取得佳绩

我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科实力显著提升,实现了既定的规划目标。学院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面向“双碳”等国家重大战略,谋划学科发展新方向,打造体系化、有组织的科研“四大模式”升级版。学院聚焦以智能电推进为代表的未来空天动力,瞄准绿色、高效航空氢能技术,成立了氢能电推进航空发动机型号团队和支撑团队,并申报获得了国家级科研及预研项目的支持,力争实现原创性突破,支撑航空“双碳”目标的实现。参与学校先进能源与碳中和研究中心建设。申报设立空天智能电推进二级学科。

04 庆祝建院70周年,传承弘扬三代人“自强中国心”精神

学院庆祝建院70周年,历时三年完成院史编写,整理和展示三代人奋斗历史和办学经验,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传承和弘扬“自强中国心”精神。完成第四届“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评审,奖励航空发动机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全国优秀青年人才。与中国航发签订“心智”励业金和校园菁英联合培养基地。召开校友座谈会,共同谋划学院未来发展。累计获得各类捐赠255万元(边程、关琪校友100万元、中发天信集团50万元、无锡乘风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50万元、中国航发集团25万元、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30万元),两台自主研制的航空发动机(由中国航发黎明、中国航发商发提供),建立航空发动机科普教育基地。

05 获批教育部“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首批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新增本科专业

学院深入实施人才培养“领航”行动计划,获批“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召开启动会议,成立管理委员会及专业规划部、虚拟仿真部等6个部门,聘任专职行政秘书,推进航空发动机云设计平台、虚拟教研室官网和云教材建设。学院获批教育部“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新增本科专业,制定培养方案,梳理核心课程,承办未来空中交通国际论坛。形成“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新增专业的专业建设体系。学院获批“新时代面向航空发动机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北京市教改重点项目,落实“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科教融通”的人才培养方针,针对新形势下航空发动机人才培养在“选、教、践、出”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厚植“自强中国心”情怀,打造“热”门专业,建立信息化“新”平台,构建创新实践“全”链条,形成发动机自主设计转型期创新型人才输送“聚”合力。

06 教育部“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强基计划首届招生,大类生源质量大幅提升

学院获批教育部“飞行器动力工程”强基计划专业,加强数理化基础,注重原始创新培养,考生认可度高,首批学生平均录取分数超过学校统招线。学院高度重视吸引大类优秀生源,瞄准有志且优质学生这一关键目标,制定《专业宣传与认知教育方案》,积极与书院联动,通过专业宣传周、设立心动奖学金、午餐交流会、系列座谈会、线上交流答疑等16项具体措施,大类招生专业认可度逐年提高、生源质量整体分布大幅改善,第一志愿录取率达95.3%,比去年提高32个百分点。至此,学院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提升本科生源质量,并形成以强基班、吴大观国际班、吴大观英才班为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电推进新增交叉本科专业,培养具有空天报国情怀、基础雄厚、专业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07 首批论证建设学校“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平台

学院牵头航空学院和机载中心共同组织“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平台”的多轮次详细论证,高分通过校内外专家评审和现场调研后成功获批。该平台由“先进飞行器全数字化多学科设计子平台、先进航空发动机全数字化子平台、先进机载系统全数字化子平台”3个子平台构成,具备对先进飞行器及其动力系统的全数字化设计、验证、半物理演示和试飞/试车能力。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系统仿真、智能集群等技术进行融合,满足航空科普、专业教学、科学技术研究等多个层级的演示和协同需求,全面支撑飞行器、发动机与机载系统领域领军领导人才的培养。该平台与中国航发集团等单位共建,全面贯彻落实北航“四强”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先进共享的飞行器全数字化设计系统,推进研发新一代氢能混合动力系统—北航新时代“涡喷-11”。

08 推进学科、平台、团队协同发展,实施科研“敢为”行动

学院在保持航空动力相关学科国内优势地位的基础上,一方面持续聚焦重大领域攻关力度,在研“两机”专项、民机专项24项,年度经费到账2.1亿,发表SCI检索论文223篇,申请专利125项;另一方面,积极在新能源领域提前布局,与国家能源集团共同申报“先进风电装备与智慧风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并筹建“先进双碳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在风电和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动力装置研制及运维、氢能储存运输、储能系统设计和安全运行等开展合作。2022年学院获省部级奖励4项,包括中国航空学会技术发明、中国内燃机学会技术发明、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奖一等奖3项,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主办期刊《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稳居JCR分区航空航天学科34种期刊第3、4名。

09 动力教师立德树人,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

陈懋章院士获得北航人才培养最高荣誉—“立德树人成就奖”。陈懋章院士是北航首届学生,毕业留校任教并工作至今,扎根讲台广育英才,深耕专业科研报国,心系学校爱生如子,热心公益奋斗不止,是北航当之无愧的“大先生”。学院刘大响院士获得中国航空航天领域最高荣誉—“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以及“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刘大响院士深耕远山三十年,打造出全球领先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让中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主持关键技术预研,制定我国航空动力跨世纪战略发展路线,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贡献大智慧。洪杰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李育隆副教授获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孙大坤教授、柳阳威教授分别获“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突出贡献奖特等奖、一等奖。

10 动力学子表率担当,集体和个人获多项荣誉

我院学子在2022年奋发有为,获得校内外多项荣誉。博士生张权一年内两次无私捐献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获“北航榜样——大学生年度人物”见义勇为之星。范永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学生团队在国际AIAA本科生航空发动机设计大赛中再次获得冠军。学院学子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一等奖,全国“挑战杯”“黑科技”专项竞赛“行星”级奖2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二等奖,北航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奖学金。心起点实践队获“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成果TOP10”、“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实践社获“榜样100”全国优秀大学生社团。学院获北航社会实践最高荣誉“知行杯”。1个党支部获北航优秀主题党日活动,4个党支部获北航党支部创新基金。180441班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先锋杯”活力团支部,190441班获北航“十佳班集体”、标兵团支部,200441班获北航活力团支部。学院获校“航篮杯”沙河校区冠军、校飞盘联赛沙河校区冠军、校运会研究生团体第1名。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新时代、新方向、新环境、新型号、新贡献,让我们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团结奋斗再出发!

北航动力人,2023一起加油!

快速链接

版权所有 © 20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高教园南三街9号   电话010-6171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