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首页 >> 校友天地 >> 校友风采 >> 正文

【自主创业精英】武守坤:时代浪尖上的弄潮人

发布日期:2015-02-07    作者:     来源:     点击:

时代浪尖上的弄潮人

1984级发动机原理专业 武守坤

校友简介:武守坤,生于1965年,天津人。1984年考入北航发动机系发动机原理专业4402班。在校学习期间,曾任四系学生会主席,北航学生科技协会理事长,1987年半脱产,任1985级学生辅导员。2001年回国,在深圳创立了国信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工商管理博士,高级策划师和高级工程师。现任金百泽科技集团总裁,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电路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会长,曾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校友会会长。

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线,进行“三化”微观在民营企业的研究,著有《以人为本——实施战略与细节》一书。



机遇就在眼前,可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就是否定自己的以前,就是一切从零开始。在权衡利弊之后,我还是毅然做出了选择——我要走自己想走的路。

——武守坤

航空知识与航空情怀

1984年,我是天津郊县芦台一中高中三班中最听老师话的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教我物理的刘贵义老师送我三本《航空知识》,跟我说,“报北航吧!”

暑假里我把《航空知识》翻遍了,8月来北航报到,我第一眼就认出了《航空知识》编辑部的小红楼。入学后的第一个大班班会前,孟祥泰老师,我的指导员,因为我的成绩优异任命我为4402班班长。但半年后,我没能完成孟老师的任务,在班级民主选举中,我这个组织上安排的候选人没能连任。落选当晚,我很失落,要好的同学跟我说,你学习好,人又热情,大家没选你,只是不想被一个从农村来的领导。农民问题让我郁闷,更让我第一次感到了自卑。从此我天天扎到图书馆,因为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一个农民的命运。

高校社团不是NGO,第一次“创业”

上世纪80年代,高校兴起勤工俭学和社团热。深受《航空知识》的启蒙,航空概论课浇灌了献身航空报国的理想,1985年我加入了四系学生社团“北航发动机协会”(简称发协),协会的创始人吴兴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兄长。那段时间每个星期天他都会带着我跑业务,终于,我们的防冰雹降雨火箭的技术转让给了北京延庆的一家小工厂,连图纸和样机一起,我们卖了6800元!我至今仍清晰记得那天晚上吴兴叫了很多人喝酒、吃饺子,大家特别开心。肯定的,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生意。有了这点经费,协会的活动更多了。“技术总监”陶征是一个疯狂的航空迷,他设计和研发的脉冲发动机让“北航发协”名扬国际。第一届北京国际航空展,83级的王兵与我们策划“北航学生和你一起看航展”的活动,组织口语好的同学担任兼职翻译,活动很成功,作为勤工俭学,同学们赚钱了,协会收到了R.R公司的感谢信,普惠公司将参展的模型赠送给协会。

发协的成功,我在学校社团界也小有名气了。二年级快放假,我向团委社会实践部邹平波老师汇报发协的工作,邹老师说院团委决定任命我为北航学生科技协会理事长,这是个惊喜,当时我好像也没有客气就接下来这份责任。北航学生科技协会(简称科协)是管理学生社会实践的社团,下属13个分会。科协有一间三十平米的独立办公室,与学生会和艺术团并排在学生活动楼二楼。科协办公室成了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在北航美好时光的一大半是在这里度过的。在这里,科协成功举办了首届北航学生科技展,科协组织参加了北京高校社团展览,科协举办为期半年的航空科学家系列讲座。

1986年7月,航空部委托中国航空学会举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航空夏令营,学院把这一组织任务交给了科协。我们通过全校各系的选拔,最终派出了四位同学,由我带队奔赴山东聊城航空运动学校。我们四位北航学员最快适应军事化的训练生活,我们在滑翔机飞行考试中名列前五,为学校争得荣誉。最让教练们称道的,飞行成绩第一的竟是个女学员,她就是我们北航的林鹭华同学,这个夏天,一起爬泰山,一起飞翔天地间,我们也收获了爱情。

特区的召唤,第一次抉择:团委VS从商

1988年3月,我去看望在中航技北京公司的学长黄文波,当天他要请一位深圳朋友吃饭,拉上我一起。这是改变我命运的一天,我有幸结识了深圳中航技人力资源部许业淳处长,之后的中航集团副总裁。那天,他讲述了他从陕西航空基地到深圳特区的创业故事,南国激情人生的一幕幕。回学校的路上,我好像看到了深圳的夜色如此斑斓。5月,许老师来学校招生,我拉他到宿舍,让他给我们讲深圳故事,那一夜许老师没回宾馆,就挤在王兵的床上。睡前,他说,“你俩来深圳吧!”那一夜,王兵和我失眠了……一大早,我把想去深圳的想法汇报给孟老师。在那时,留校和留在北京是很多人削尖了脑袋都盼望着的,而且按学校规定半脱产干部,必须要留校一年带完班。但是孟老师给予我极大的支持,并帮助我办好了提前结束半脱产的学校批准。

1988年8月我踏上了特区的土地。坐了40个小时的火车到广州,转车到深圳,目的地上海宾馆。上海宾馆作为深圳那时的标志建筑,坐落在这座年轻城市的最西边。我赶上公交车,看着车子行驶深南路上,经过统建楼、兴华宾馆、赛格、北方大厦,中航技到了。怀揣着北航分配通知书,到人力资源部报到后,我被分配到中航技深圳公司团委工作。中午,我站在办公楼三楼,看到上海宾馆、福田村和北方大厦都散落在黄土飞扬的工地上,依稀可见的稻田,头顶的烈日让我焦躁,但我清楚心里更烦恼的是工作,“如果做团委工作,在北航更好啊,还来深圳做什么?”来深圳前,我设想过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没想到的是特区也需要团干部。我没有向组织谈我的幼稚想法,只是用了两天时间不断申请转到进出口部工作,并保证一定会成为一流的业务骨干。终于第三天,我调进了进出口二部,十年里,在特区的窗口,通过进口服务航空企业的技术引进,来践行母校教育的献身航空事业的使命。

告别的是稳定,选择的是机遇

刚毕业的我和许多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一样,怀揣着理想走上岗位,我把我的激情都倾注于这航空工业窗口平台。作为中航技进出口业务骨干和年轻的处级经理,十年事业成长,生活稳定,未来一片光明。可是1998年一个项目谈判后,我坐不住了,因为我们国企实力雄厚,在一次项目竞标中竟然输给了上海一家外企公司!我的自豪感产生了强大的震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实力吗?显然不是,经过多方探索,注意力定格了在“市场机制”的内涵上。弄清了原因,我却陷入了更深的思想斗争——机遇就在眼前,可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就是否定自己的以前,就是一切从零开始。在权衡利弊之后,我还是毅然做出了选择——我要走自己想走的路。为了更好的武装自己来迎接接下来的商战,我想出国读MBA。辞职离开工作了十年的中航集团是痛苦的,改变十五年的航空情怀也是不可能的。我激励自己,告别的只是稳定,选择新的机遇,把对航空情怀的执着升华为“为了民族工业振兴而奋斗”。

“海龟”下海,网络创业

1999年,正是人们对新兴的互联网既好奇又着迷的时代,这股网络热潮风靡北美,我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加拿大学习。网络创业在北美很热,2001年3月,我作为一名“海归”回到了祖国,在深圳创立了国信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借着当时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东风,国信通经济效益在短短几个月内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在美国、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并经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跨省经营国际互联网业务。我们以当时先进的ASP服务平台以及推出的应用解决方案受到了美国投资者JYchina.com公司的青睐。JYchina.com投资国信通公司300万美元的协议签订一周后,世界性网络泡沫爆了,我们投资也随之转向。

1997年后,世界制造向中国转移,电子制造业的兴起给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世界第一人口的大国所带来的商机简直可以用无可限量来形容,我从中看到了机遇。可是电子制造行业很广,要进入这一行,首先要寻找切入口,在琳琅满目的各类商机诱惑面前,我的投资转移最终定格在了PCB领域。作为几乎是一切电子类产品的基础,这个行业是电子行业的命脉所在,特别是PCB样板是一切电子产品研发的开端,是未来科技创新的桥头堡。

世界级的Made in China,梦想照进现实

2002年,我领衔金百泽创新平台。执着于以人为本和创新精神,金百泽已经成为了一流的世界级产学研基地,以设计、制造为手段,以服务为目的,我看着它成长,循着我设想的轨迹一步一步让蓝图变成了现实。

早期的金百泽,规模较小,不具备大规模批量生产的能力。我一直坚持强调公司应该在市场定位上找到自己的优势——做中小批量的PCB生产,选择高端客户,做特殊的快板服务,不做批量生产。“设计先行,技术领先,快速反应,特色服务”是金百泽的企业发展理念,快速成为一种特色,而在高效的同时注重产品质量,服务为本,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产品研发解决方案。

我们在金百泽的旗帜下,创造了优质的企业资源,满足国内和全球的科技公司研发的需要;树立起良好的公司形象,受到了客户的信任、行业的肯定和社会的瞩目;我们领行业发展之先,准确定位,立足样板,不随波逐流,昭示着为客户增值的导向,坚守诚信和创新的理念,摸索着独特的民族产业发展之路。作为以快速交货和增值服务为核心的特色经营模式的先行者,我们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生产、技术、营销和管理的员工队伍,一批稚嫩的青年正走向成熟。我们为国内外6000多家高科技企业提供服务,在他们的科技创新之路上,深深地烙下金百泽的标记。

2011年金百泽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客户,振兴民族工业,服务祖国的航空情怀得以在金百泽平台下实现了,我无比激动。

2012年6月28日,金百泽迎来15周年,我自豪而兴奋的站在金百泽礼堂和1500名金百泽人一起,展望一个十五年的辉煌——成为电子电路互联世界领跑者。

智慧世界,心芯互联。

校友情深

我在北航半脱产期间作过辅导员,在我带过的学生中,有一位85级张杨军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因为家庭经济艰苦,个性有些孤傲,所以我就特别关注、鼓励和帮助他的生活和学习。2005年,张扬军作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车船动力流体专家,被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人物》采访他时,他很感恩在他的成长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还说道,“辅导员武守坤老师拿他当自己的弟弟看待,后来到深圳工作,在经济上还不时地接济他。”这段话真切地让我享受了校友之间的真情。

这样的校友情结,在我的学习、事业和生活中,正在开花结果。我与校友朱江,共同学习,合著《以人为本》;我和校友一起共同投资校友的企业;我鼓励校友来金百泽一起再创业;2009年,我的女儿考入北航……

精神港湾

2004年,我被理事会推举为深圳北航校友会,成为深圳高校联合会中最年轻的会长。当时北航人在深圳有一千名校友,如何让校友会成为校友的精神港湾、联谊和事业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北航人的使命感很强,副会长黄永强很有激情,我俩相互鼓励,首先用真心得到前辈校友的支持。每年一次的大型校友春茶会成为校友间、校友与母校的交流平台,组建足球、高尔夫球队代表北航征战中国高校校友联赛,北航校友会在深圳很有名气了。但是,看到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深圳研究院、深圳研究生院等的辉煌成绩,校友们坐不住了。

2007年,我们行动了。我们联系身在深圳的校友们举行了激情恳谈会。用了三个月时间,完成了一份建议母校在深圳设立产学研项目的可行报告,全体理事签名,发信给母校。2008年,怀进鹏校长和王建中主任来参加深圳校友会的春茶会,校长特别让我请了十几位校友彻夜畅谈,详细了解深圳高校研究院的情况。2009年12月22日,杜玉波书记和怀进鹏校长邀请我们十位深圳校友回到母校,在座谈会上杜书记说感谢深圳校友、恭喜深圳校友们,学校在深圳建立研究院和发展北航南方基地的战略已经在校代会的通过了,组建北航深圳研究院已经进入计划议程。那晚,书记和校长开心,永强都喝多了!我和深圳校友深受鼓舞,我们期待了数年,母校终于跨出了产学研的新格局。

事业平台

北航南方基地建设的东风吹过,在深圳的北航人都感到无比振奋。张军副校长一次在深圳与校友座谈时,对产学研做了很形象的比喻:学校在各个学科烧好了开水,我们的校友企业在采摘着各种茶叶,产学研的结合,就要一起冲出一壶壶好茶。通过我们的努力,就可以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创出一个北航系企业舰队。

我深受鼓舞,积极准备。在北航深圳研究院王保江院长的支持下,以金百泽在市场化和产业化的优势、在电子电路互联技术的领先地位及庞大的高科技产业客户群,以北航深圳研究院的人才、技术优势,我们一起开展电子电路设计、硬件集成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平台建设。2012年5月8日,北航深圳研究院和金百泽共同组建了金百泽技术工程中心正式在深圳高新区成立!

(武守坤校友于2011年10月为母校捐款200万元)

快速链接

版权所有 © 20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高教园南三街9号   电话010-6171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