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6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实施方案
总则
为进一步推动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教学厅〔2020〕12号)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北航校字〔2024〕24号)规定,我院对于本年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进行择优选拔。选拔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推免生,是促进和激励在校本科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强推免生选拔工作制度建设,以提高选拔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推免生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考察、综合评价、择优选拔,着重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科研潜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核,确保推免生接收工作科学公正、规范透明。
办法细则
一、学院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构成如下:
组 长:李 果、董卓宁
副组长: 孙大坤、谷 萌
委 员:各系主管本科教学系书记(含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中心)
秘 书:刘艳玲、张 迪、陈如松、王梓潞
二、申请资格
符合全国招收研究生简章的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符合教育部关于体检的相关文件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2、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精神与航空报国情怀,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3、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5、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在处分期内的违法违纪受处分情况。
6、本科一至三年级课程(不包含一般通识课)正考不及格成绩不超过1门次(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国际合作专项)为本科一至二年级课程正考不及格成绩不超过2门次),且在推免生资格审核期间,尚有不及格课程(不包含一般通识课),不能获得推免生资格,并以总成绩为排序依据,总成绩专业排名超过70%不能获得推免生资格。
7、本科期间具有科技实践经历,具有科技实践认证。
8、获得推免生资格后,在研究生正式入学前,如有以下情况,将取消推免生资格:
(1)不能如期毕业,或不能获得学士学位的;
(2)有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
(3)违反学校规定受警告及以上纪律处分的;
(4)其他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及上级单位相关要求的。
三、评审方式
1、学院按照各专业本科期间三年总成绩排名依次审核(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国际合作专项)根据前两学年总成绩排名依次审核)形成初选名单,初选名单经学院推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形成学院拟推免名单,报学院党政联席会审议后提交教务处审核。
2、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推免生资格的学生,按照其相关规定执行。
3、因自主申请出国等原因放弃推免生资格的同学,须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放弃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承诺书》上签字确认,并放弃推免生资格,推免生资格延后至专业总成绩排名后一名同学。
4、学院在学院网站按要求对拟推免名单进行公示,未经公示的推免生资格无效。
5、获得推免生资格同学登录http://yz.chsi.com.cn/网站进行申报、确认。
四、排名办法
1、总成绩(标准化)=算术平均分(标准化)×37.5% + 平均学分绩点(标准化)×37.5% +综合测评分(标准化)×25% ,根据此方法由高到低进行总成绩专业排名,学习成绩以第一次正考成绩计算,综合测评分详见《五维度总成绩评价细则(试行)》。
2、评选资格成绩根据前三学年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专业排名(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国际合作专项)根据前两学年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名),名额分配方法如下:学院总名额中扣除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推免生资格的名额,剩余名额按同比例分配至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专业和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国际合作专项)。
3、如某一专业方向满足推免生资格的学生人数少于所分配的推免名额,则多余的推免名额将按照比例在上述专业重新分配。
4、专业课程(科研课堂、一般专业类、限修专业实验课程)、思政类(限修课程)、素质教育理论必修课中(美育类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素质教育通识限修课(航空航天概论除外)成绩不纳入推免生总成绩排名计算范围内。
五、申诉渠道
推免过程中,学生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向学院教务办公室(沙河主楼F724室,电话:010-61716774)或学生工作办公室(沙河主楼F707室,电话:010-61716819)反馈。
学院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将意见及时报告学院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后对申诉做出解释说明,学院对学生申诉和投诉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报教务部审批后处理。
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实行,最终解释权归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