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普通本科院校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主动服务“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紧密对接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布局,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加快培养各类卓越拔尖人才。
为积极服务于解决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卡脖子”问题,切实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加快形成校企合力,心起点实践队开展了以“航空制造领域产学研平台优化策略探究”为主题的课题调研活动,分别前往北京、贵阳、西安、成都、株洲五省六市,深入航发企业、研究所、政府部门、学校,广泛开展采访调研。
第一站: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发动力”),隶属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公司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凤城十路,毗邻西安市行政中心,占地面积336万平方米,资产总额237.4亿元,在岗人员9000余名。公司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总装、试车整套技术和发动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综合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是中国航发重要的主机厂、中国航发先进的航空制造基地,同时也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技术装备制造企业。
2023年7月6日上午,心起点实践队西安支队进入航发动力参观调研。在对接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进入企业的展览馆,在讲解老师细致的讲解中,对企业的历史沿革有了大致了解。然后我们一同进入会议室,同对接老师就与产学研相关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座谈。
在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产学研通常是以合作项目作为主要形式展开的,将高校研发的相对成熟的技术应用去工程化应用到工厂中去。大批量生产意味着技术本身应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低的成本,同时技术的不断迭代意味着相关科研人员应持续在该技术上进行研究,但现行的研究生制度并不能满足这样的迭代需求,这也是部分产学研项目最终失败的原因。
除了与北航等研究型高校合作之外,公司也非常重视高技能工人的培养和选拔,与西安的航空学院和汉中的陕西航空职业学院等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由于航空发动机本身的特殊性,现在主要还是国营企业在参与相关的合作项目。
在信息交流方面,企业与高校通常能通过交流会、互访等形式达到较好的效果,故而在政府参与的项目中,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并尽量简化相关的流程以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座谈之后,我们与人力部老师在员工食堂共进午餐。在餐桌上更为轻松的氛围下,在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中,肩负着航空动力事业发展与振兴历史重任的航发动力,再一次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愿航发动力以改革激发动力,用创新激扬未来,铸就强健“中国心”,共筑辉煌“中国梦”!
第二站: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公司创建于1955年,2010年注册为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发西控科技”),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飞机液压装置及高技术机电产品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
2023年7月6日,心起点实践队队员前往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展开企业调研。由老师带领进入会议室进行座谈,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的领导老师们大都是北航毕业的师兄师姐,座谈气氛热情亲切。
在座谈环节中,实践队队员们和老师围绕产学研的主题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中国航发西控科技的产学研合作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1、课题为主,多方合作
企业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与某所高校联合申报完成某个课题或项目;二是企业单方面提供实际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并提供经费,与能够进行课题研究的高校签订课题协议,例如签服务合同、技术员技术协议等等。其中,与企业合作的高校非常多,企业采用需求牵引的模式来针对性地与各高校进行合作。
2、各方协同,助力生产
企业在以生产和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中,联合多方力量进行生产。企业内产品的生产大致可分为研究设计和制造加工两个环节。研究环节主要由高校、航空专业院校、企业内的研发部负责;制造加工环节除了企业的工厂工人之外,企业也会从职业院校招收工人,并将一些简单的工序外包给其他工厂。此外,政府在产学研中也会给予财政、优惠政策,例如人才培养政策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3、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企业在与高校的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成果难以达到预期的问题,对此,企业采取了提高验收和评审的严格程度、延长与高校毕业生及导师的合作周期、鼓励学生进行现场的课题研究或挂职工作等措施进行优化改善。
座谈结束后,老师带领队员们参观了某制造车间,了解产品所用零件以及生产过程。之后田部长与队员们共进晚餐,餐桌上聊起了家乡、母校,田部长对同学们谆谆寄语,希望同学们坚守航空报国的初心。本次座谈,实践队队员们感受到了中国航发西控科技人的热情专业,也对产学研的具体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站: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以下简称“强度所”)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唯一的飞机强度研究、验证与鉴定中心。主要开展飞机强度技术领域的预先研究,提供解决航空强度问题的理论、方法、工具,承担从材料、元件、部件到整机结构的地面强度验证试验,具有代表国家对新研及改型飞机强度进行验证、并给出鉴定结论的职能。同时,强度所也和各高校及其他科研院所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22年7月25日,大飞机噪声研究与控制联合实验室在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三地同时揭牌。
在强度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强度所的试验厂房,观看了所情宣传片,并对其中出现的各类型试验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着,队员们在会议室与两位强度所的技术专家进行了座谈。本次线下座谈中,两位技术专家围绕强度所目前在产学研合作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强度所近年的校招政策、培养方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强度所近年与各高校的合作,主要是以发布项目的形式进行的,同时也会和一些高校老师建立业务上的联系,通过类似于联合课题的方式合作,除了技术人员以外,高技能工人在试验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除了和研究型院校进行合作外,强度所也会与一些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以提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强度所校企合作监督与反馈机制是完善的。大部分项目的监督与反馈机制的建立是通过协议书的形式完成的。在项目开始前,合作双方会拟定协议书,协议书里会写明何时进行阶段性审查、审查的具体指标,以及最终的验收和财务审计等具体的审查工作。
通过本次座谈,实践队的队员们对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近年开展的产学研合作的合作模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肩负强度理论的探索使命,传承航空报国的红色精神”,我们期待强度所与北航等高校的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深化,打造国际领先的飞行器强度研究与鉴定中心。
第四站: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是我国目前集歼击轰炸机、轰炸机、民用飞机、运输机和特种飞机设计研究于一体的国家级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究院,是航空工业及陕西省首家获得国家认证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飞院的主要任务是飞机的总体设计、整机主要性能试验、主要分系统功能验证性试验和系统集成,自1961年成立以来,先后成功研制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个型号,拥有陈一坚、唐长红两名院士。
到达一飞院后,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她的带领下,我们于展览馆内了解到一飞院的发展历程、重要研发产品和技术,以及一飞院在党建引领下产生的卓越成就,见证了一代代一飞院人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创业史、创新史和发展史。紧接着,我们走进报告厅观看了宣传片《光荣·梦想》,感受到一飞院的魅力与生机和其中蕴含的航空报国的精神内核;参观结束,队员们在会议室与负责人老师们就一飞院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开展了深入交流座谈。
本次参观座谈,队员们了解了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为祖国航空事业所做的卓越成绩。亲眼看到曾经出现在航概课本上的飞机,队员们倍感亲切。我们国家的飞机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每一个令人惊叹的成就背后都隐藏着无数航空人的艰辛付出与拼搏。通过此行,队员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空天报国的使命,未来将扎实增进学识,积极投身到我国的航空事业中去。
通过此次西安之行,队员们看到了从零件到总装,一架飞机能翱翔于天际每个环节的艰辛与不易,对校企产学研合作相关概念和合作细节有了更深入了解。科技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真正面对面地与在航发行业里深耕的前辈们长谈,感受长期主义的魅力,懵懂的我们变得更加坚定,模糊的未来似乎也更加清晰。惟愿能以焚膏继晷之精神奉献青春岁月,随时代脚步踏破现状坎壈。以心铸“心”,与国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