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 正文

【动力丨喜报】北航动力学院学子在AIAA国际本科生航空发动机设计大赛中再次夺冠

发布日期:2022-10-21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2年10月17日,北航动力学院2018级本科生方玺龙、姜国河、宋世英、覃子宇、马文豪在指导教师陈敏教授、桂幸民教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6个月的辛苦准备,在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AIAA)国际本科生航空发动机设计大赛中获得冠军,这是自2017年以来,北航学子在此项赛事中第三次闯入决赛,第二次获得冠军。

来自GE、罗罗、NASA等公司和机构的学者组成的AIAA组织委员会充分肯定了北航学生提交的《针对“协和号”超音速客机的引擎设计方案——BH-22》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在众多参赛团队的设计方案中确定其为第一名,并做出高度评价。

在评审建议中,评审专家这样写到:

“Your report shows you have a good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gas turbine engine cycles and turbomachinery…Your work is far superior to that of most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students”(报告展现出你们对燃气涡轮循环和涡轮机械非常好的理论理解,你们的工作比大部分的本科生要出色许多)

“your team's proposal was a lot better than any of the others”(你们团队的设计方案远远优于其他队伍)

在本次比赛中,北航参赛组选择的赛题二要求参赛者为一款著名的超声速客机——“协和号”设计下一代超声速客机用发动机,以替代协和号之前所采用的Olympus 593发动机,在满足原有推力要求下,进一步追求低噪声、小尺寸、低耗油率。北航团队根据低噪声和小尺寸两个侧重点提出了BH-22-A和BH-22-B方案,对压缩系统、燃烧室、涡轮的气动方案和结构方案进行了一维设计,完成了整机的匹配工作。相较于“协和号”的原型机,新设计方案的油耗与噪声均大幅下降;在设计中,团队分工明确,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前提、两个关注、一个评价”的方案设计方法,完美的满足了RFP(Request For Proposal)所提出的要求。

比赛冠军获奖证书

团队合影(左一陈敏教授,左二马文豪,左三覃子宇,左四方玺龙,右一桂幸民教授,右二宋世英,右三姜国河)

指导老师与参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美国航空航天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AIAA)于1963年由美国火箭学会和美国宇航科学学会合并而成,其前身可分别追溯到1930年和1932年,AIAA的使命是推动航空学和航天学领域中科学、技术、工艺的进步,并培养和鼓励那些为此事业而奋斗的人们的专业精神。发展至今,AIAA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航空、航天、国防领域的科学和技术进步和发展的专业性的非政府、非赢利的学会。AIAA基金会每年面向全球组织众多航空航天领域高校的学生参加比赛,允许学生们对模拟现实世界问题进行理论工作,并经历真实的主要设计步骤、确定假设的解决方案,并评估有效性,最终形成针对设计需求的设计报告。其中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大赛是航空领域参与学生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

2017年,我院团队首次参赛,获得亚军;

2018年,我院团队首次获得冠军,刷新了该国际赛事创办以来中国学生获得的最佳成绩。

2022年,我院团队再次获得冠军。

获奖团队成员介绍:

方玺龙,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现保研至北航-克兰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曾获得北航五四奖章提名奖、首都挑战杯竞赛特等奖,冯如杯创业竞赛金奖等40余项奖项。本次比赛任团队队长。

姜国河,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现直博至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冯如杯科技竞赛二等奖等奖项。

宋世英,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现直博至北航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曾获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二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冯如杯创业竞赛金奖、学习优秀奖学金一等奖等奖项。

覃子宇,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现直博至北航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曾获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冯如杯科技竞赛一等奖等奖项。

马文豪,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现保研至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曾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毕业生,飞豹杯比赛团队冠军(2次),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动力杯”竞赛三等奖等奖项。

尽管遇到了时间紧迫、工程设计经验缺乏等许多困难,但设计团队仍圆满的完成了设计工作,并取得了231.19的高分(满分300),对于本次比赛,他们这样说:

方玺龙:这次比赛是了解发动机设计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能力,为我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也感受到我国发动机事业取得如今成绩来之不易,期待今后也能与中国心的强劲脉搏共振共鸣。

姜国河:获得国际比赛冠军的成绩,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努力,更离不开具有国际顶尖航空发动机专业北航动力学院的培养。也望以此次比赛为我本科生活之落幕,为漫漫科研路之揭幕。

宋世英:通过此次比赛,我们不仅深度运用了发动机设计的相关知识,还在彼此之间激烈的讨论和碰撞中体会到发动机设计需要各部件间大量的妥协与权衡的特点。从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分工协作能力会对我未来的工作产生很大帮助。

覃子宇:在这个比赛过程中,尝试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可以对航空发动机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更好地体会了团队合作、沟通和迭代的过程。

马文豪:我们的付出赢得了优胜,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离不开团队里几位同学的通力合作与充分交流,可以说是团队精神的体现。这个漫长的过程不仅全面锻炼了个人能力,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快速链接

版权所有 © 20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高教园南三街9号   电话010-61716819